學音樂不會變壞,只是要學哪一種樂器?小提琴容易攜帶又悅耳,只是學費相對高。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具備小提琴學習的潛質?如何幫孩子找到對的老師?父母該做什麼事,才能幫孩子順水推上音樂學習之路,讓孩子愛上音樂?
許多父母雖然都知道,學琴與音樂藝術一定是天賦加上努力,但也常常問起如何判斷自己的小孩是否具備學琴該有的天分合適走音樂這條路?小提琴名家蘇顯達憶述他自五歲開始學琴,音樂成長始於母親對音樂的熱愛期待與偶然的際遇,在高中時期的毅然決定,無怨無悔地忠於自己的選擇,一路堅持!而蘇教授小提琴教學逾三十年,卻總是謙遜地表示:他慶幸自己不是天才型的音樂家,正因為不是天才,他因此累積更多的生命智慧,並且更能深刻了解每一個學習的困難瓶頸與突破歷程的艱辛,面對學生的挫折他都能一語中的,給予與學生最切中核心的提點與指導。
如何觀察孩子是否具備學琴的天賦潛質?
蘇顯達回憶孩提時自己的音感極好,往往一首曲子聽一遍便能記得旋律,對於哥哥拉琴時的高低音也能精確察覺音準。從生理的角度:耳朵音準音感要好,能分辯音色、手指纖細而長、運弓姿勢正確,兩手協調的靈活性、視譜能力佳、好的節奏感與音樂想像力,都是學音樂很重要的特質。家長可以多觀察小孩對音樂的敏感度,每個人的天分才能長處特質不同,不同時期又各有不同階段的成長,每個人擁有的天賦條件並不相同,應該因時因人而異。
學琴的起步時間,當然是建議趁早學習的可塑性高,一般生理成長條件則建議能在五、六歲開始,不晚於十二歲左右,在台灣的升學教育環境,上了國中後許多主客觀條件皆較不利於學琴,包括學科升學準備與學琴本身更需要大量時間的練習。因此五到六歲,算是合宜的學習時機,此時骨骼發育較完整,也能看出基本手指發育狀況,此時小朋友也已具備基本口語表達能力,對於老師教學能有較好的理解接受能力。
如何找到合適的小提琴老師?
學小提琴,學生與老師也算是一種緣分,從經濟考量、區域距離與學生與老師的互動性為主要考量,一開始學琴的階段,啟蒙老師要能循循善誘,多給與興趣與正確指法運弓的基礎下功夫,父母更占了很重要的角色,家長的引導、督促、鼓勵是很重要的過程,有父母的陪伴與堅持,比較能度過學琴的枯燥期,如果能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