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提琴家曾宇謙,在二十歲那年獲得「古典音樂界奧運」──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大獎,同年又獲得了傳藝金曲獎的最佳詮釋獎。他來到《親子天下》辦公室,分享了他的故事。
二十歲的曾宇謙,才剛獲得「古典音樂界奧運」──柴可夫斯基國際音樂比賽大獎,同年又獲得了傳藝金曲獎的最佳詮釋獎。他來到《親子天下》辦公室,分享了他以往「小屁孩」的行徑,以及他在音樂路上的收穫與犧牲。以下是他的專訪內容:
Q:成為一流的音樂家不是一般平凡家庭可以負擔的夢。當初,你的爸媽是如何決定讓十三歲的你出國念書?
A:我考上寇蒂斯音樂學院時,有朋友跟我爸媽說,一年大概準備個二、三百萬「就」夠了。但二、三百萬對我們家來說根本不可能。後來,實際上到美國的花費,一年也差不多一百萬元。但一百萬元對大部分的家庭來說,也可能是一整年的收入。
小時候我不懂爸媽的壓力,只覺得說:「阿我就考上了,你又不讓我去?」我看我爸一直猶豫要不要辭職陪我去,我就跟他說:「好,你就遞辭呈了吧!反正以後我再補給你。」
但說實在,一個十三歲的小孩怎麼知道自己會不會成功?我現在回想起來,覺得自己真的很大膽,也很感謝我爸爸相信我的鬼話。當然,那時候是真的覺得自己可以做到。
所有親朋好友都覺得我爸爸很傻。很多人都跟他說,大家都覺得自己小孩是天才。為了去美國,房子、車子都要賣掉,回台灣還要租房子……後來,我們拿到了贊助,才解決經濟上的問題。
爸爸是一個非常自律的人,我跟我爸在美國的四年,我們幾乎沒有出去玩。華盛頓離費城不過兩個小時車程,我們也都沒去過。因為總覺得有贊助人的壓力,錢不能亂花。
Q:你從小就出國,走上專業音樂家的道路,過程很辛苦,會覺得犧牲很多嗎?
A:我小時候很開朗、很活潑。常常在國家音樂廳玩椅子,因為椅子會自己彈回去,我就一直坐著又站著,不然就是滿場跑。工作人員都會跟我爸說:「曾爸爸,你管一下。」
但出國後,我....